第四輯 創意成果分享
美食創意集錦
全家人的三餐,一定要由媽媽來負責燒煮嗎?不一定。燒菜煮飯也是一門學問和藝術,有時交給孩子們來負責,可也會看到不少難能可貴的巧思和創意喔!
〈女兒掌廚〉
上中學的「佳佳」,和同學們在學校裡學了幾道名菜的做法,她迫不及待地等待週末假日的來臨,決定大顯身手,親自下廚,為家人燒幾道可口的名菜。這下子,媽媽可樂歪了,想想居然能吃到女兒燒煮的菜餚,真是笑得嘴巴都合不攏了。
「佳佳」就讀的公立學校,有一系列「創意生活管理」的課程。學校用現代化的電腦教學,搭配附有基本廚具的餐飲實驗室,讓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上,根據電腦裡的詳細步驟,完成一道道美食餐點。
當準備西餐時,「佳佳」有個妙法。除了學校的電腦食譜以外,她平日還收集了許多有名西餐廳的菜單,也努力剪貼色香味俱全的名家食譜。她的漂亮食譜手冊,十分派得上用場。
西餐的料理也較為簡單,通常只要有個小烤箱,就可燒烤豬排、牛排、或雞胸肉片,另外再準備醬料和奶油,配上一些花菜、雪豆、玉米和小麵包,然後盛裝在漂亮華麗的餐盤上,就是一道豐盛的餐點了。
在美國長大的「佳佳」喜愛吃中國菜,也很希望有機會能瞭解中國燒菜的藝術。但她是新潮派作風,希望燒菜能簡單方便,菜餚能營養美味。
她首先到超市逛一圈,除了購買新鮮果蔬和肉類、海鮮外,冷凍櫃內現成做好的餐點和餐包,以及架上的湯罐頭,由於包裝上的圖樣看起來美味可口,做法通常只要加熱即可,似乎挺方便的,於是「佳佳」也買了一些,準備試試看。
回到家後,平常不下廚的「佳佳」,挺認真地試了又試。但她發現,洗菜和炒青菜,還算能勝任愉快,但是對於菜板上的生魚、生肉,她可就看了直搖頭,處理的興趣缺缺。
再試試那許多看似可口的現成餐包和餐點,發現味道普通,而且新鮮度不夠。許多食物吃起來軟軟的,只有幾種味道鮮美的湯罐頭,還算滿意。
有一天,到中國餐館用餐時,「佳佳」吃得正高興,突然靈機一動。她想,超市的冷凍餐點,還不如中國餐館裡現煮好的菜營養美味,也不用再買生魚生肉了,直接購買中國菜,可以省卻許多麻煩的處理過程。
過了幾天,看見「佳佳」拿出幾家中國餐館的menu,左挑右選後,她選擇兩家標榜用百分之百的蔬菜油和不添加味精的餐館,作為她採買中國菜餚的對象。
「佳佳」有她獨到的作法,她說:「媽媽,我可不是直接買中國餐館的菜,請大家吃喔!」「佳佳」認為,一般餐館的菜都較油膩,佐料也用得較多。於是她採買時,就只買各式各樣的肉類,她計劃:「回家後,自己再變變新花樣。」
於是接下來的週末空檔,只見她向中國餐館點購了幾道名菜,有京醬肉絲、魚香肉絲、煎餃、甜酸蝦、炸雞塊、炸魚排、芝麻雞、小排骨、、、等等。回家後,「佳佳」勤快地將紅蘿蔔、花菜、蘑菇、大白菜、豆芽菜、、、等洗好切好後,再依各道菜色的不同,添加各樣蔬菜。
過了一個鐘頭後,在爸媽的稍稍幫忙協助下,居然能弄出一桌有模有樣的滿漢全席來,吃得爺爺奶奶也讚不絕口,全家都滿意極了。而小弟弟更是捧場,連添了好幾碗飯呢!
俏皮姑娘「佳佳」掌廚,有模有樣。家裡的公主和王子們,如果假日有空時,喜愛調理美食,能享口福,看了鐵定會讓父母也跟著安心許多。
因為,父母再也不用擔心孩子長大以後,離家唸書、或出外就業時,會忽視飲食健康。而平日工作忙碌的爸媽,也能因此節省下許多煮菜弄飯的時間,快快樂樂地享受孩子們準備的創意餐點。
同樣是「燒飯煮菜」的工作,有了孩子們的主動幫忙,感覺不再單調乏味。家裡也彷彿有大師傅掌廚一般,展現出來的成品,不但增添美輪美奐的巧思,更會創意花樣百出。
當面對著熱騰騰的菜餚,看見其中滿載孩子的創意與愛心,無論是麵食、炒飯、或簡單的三明治,都讓人覺得是人間美味、佳餚滿桌呢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「成長型」的家庭
** 張湘宜 **
〈與子同行〉〈跟著成長〉
現代父母的字典裡,多了一個新詞句和創意新理念,那就是:需要「跟著孩子們一起成長!」
每天出門上街、上班,面對的是層出不窮的科技新產品,吃喝穿用的,也樣樣都是新花樣。平日打開電腦和電視,各種五花八門的新知識、新發明,就有如百花爭豔般地齊湧在眼前。
父母們如果跟著孩子一起成長,不但能和新世代的酷酷少爺和公主們,保持良好互動關係,不被笑看成「古董」,更能會讓父母們的身心年輕,腦筋靈活。
每天放學回家後,當女兒和兒子寫完功課,腦袋裡裝滿了各樣的新知識時,常會很興奮地跑來找先生和我一起猜謎語、或作機智問答:「蝴蝶的幼蟲又叫什麼?」「蝴蝶有幾對翅膀?」「高氣壓如何形成?低氣壓如何形成?」「愛迪生除了發明電燈,還有什麼其他重要的發明?」‧‧‧
當孩子們逐漸長大,平日閱讀的內容也漸漸增廣。他們在餐桌上的話題,常涵蓋了美國的歷史人物、和地理知識;茶餘飯後的問題,也包括了許多生物、化學、物理、、、的機智問答題。家裡的幾個大人,每天都得跟著孩子們閱讀的教材一齊「進補」,跟著一起努力學習,否則給考倒了,可就真是太沒面子了。
記得孩子們小的時候,練習的鋼琴曲,叮叮噹噹、叮叮咚咚,簡單悅耳又容易。我們當父母的,閉起眼睛來,都能輕鬆地彈彈唱唱幾首曲子。
然而等孩子們學習四、五年鋼琴後,彈起舒曼、蕭邦、貝多芬、莫札特、、、等人的名曲時,我們這幾個基礎型的「媽媽鋼琴家」可就得努力練習,才能跟得上孩子們的進度。
每當女兒一喊:「媽媽,這曲子我不太會彈,你能不能彈給我聽?」媽媽可得立刻捲起袖子來,努力練習,每天勤奮彈上幾遍,才能「秀」出優美的琴韻。
孩子們倒也要求不高。事實上,不是期望父母有完美的演出,或是完美無瑕的解答。只是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,有父母親陪伴,就倍感溫馨,覺得學習的過程,熱鬧有趣,信心十足。
週末假日,是父母陪著孩子們打球、游泳、或跑步、、、,從事各種運動的好時光,也可趁機活動活動一把鬆散的筋骨。
說真的,有時真是不知道誰陪誰來運動。每次到了體育館,我都是只做最簡單的運動 --「走路」,由先生負責督促孩子們踢足球、或打籃球。孩子們興高采烈地運球、傳球、跑步上籃、、、,球場上前前後後地跑來跑去,我看著看著,常不由得也加入了他們的陣容,快樂地一起打球和傳球。
仔細說來,不論是籃球、排球、游泳、、、各種運動,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教練,寒暑假,也都報名參加各項專業的課程訓練。帶著他們一起去運動,他們並不在乎父母是否擁有高水準的技巧,或是否能給予完善的指導。只是能有著父母充當運動的好夥伴和好玩伴,一起學習,一起成長,就感覺快樂無限。
陪伴孩子一起成長,孩子們快樂高興,父母得到的好處更是多。
「鼓勵孩子們學琴,家中就時時有鋼琴聲響起,有美好悅耳的琴聲可聽。」
「讚美孩子們繪畫的天份,就時常有純真又富創意的童畫可欣賞。」相信許多父母們,都有著這樣美好的經驗。
陪伴孩子們練琴、彈琴、繪畫、創作,父母不禁也陶醉在音樂和藝術的快樂園地裡,心靈得以滋潤。更可貴的是看到喜樂和美好的氣氛,充滿在家庭裡的每個角落,讓人發出會心的微笑。
陪伴孩子們一起磨練「閱讀」和「寫作」的本領,加強「英文」、「數學」,或是重新學習「歷史」、「地理」、「自然科學」、、、等知識,父母的生命裡,因此產生了更多新的力量。
陪伴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過程,豐富了父母的生活和活動空間。而對年長者來說,如果能有機會和兒孫輩、或是和教會裡的大小朋友們一起成長的話,那可也是莫大的幸福,超級的喜悅。
平日和年輕可愛的大小朋友們一起來運動、一起來彈琴、一起唸童詩、背文章、玩遊戲、製作簡單的玩具、、、,那快樂的日子裡,永遠是朝氣十足,充滿新智慧與新力量。
年輕的一輩也會用敬佩的眼神看著長輩們,和他們一起努力往前,邁力的學習。讓孩子們擁有一個「學習型」和「成長型」的家庭,真是快樂無窮呢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上台演戲的經驗
** 張湘宜 **
你是否心底裡曾經希望小孩能完成自己未達成的夢想呢?或者是,因為自己缺乏某方面的天份或才能,因而不希望、或甚至阻孩子參加相關的活動呢?
每個人或多、或少都習慣從自己的世界,來規劃孩子成長的世界。當孩子的希望,和父母的經驗有所衝突時,親子關係就難免呈現緊張或對立的現象,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並思考以下的一個真實故事吧。
〈真實故事〉
小時候,演戲是李媽媽最不善長的一門功課。不論怎麼演,總是很傷心自己沒有演戲的細胞。她的女兒筱敏可就不一樣了,她從小對演戲特別感興趣,觀察力敏銳,想像力豐富。
暑假一到,美國教會學校舉辦的夏令營,廣受社區好評和歡迎,每堂課都是人山人海,學生報名十分踴躍。其中一門戲劇課,筱敏第一個跑去報名,然後興高采烈地去上課。
這堂戲劇課,小朋友十分喜愛。因為老師針對上課報名的成員,特別編寫了一套劇本,所以凡對戲劇有興趣的小朋友,不論年紀,不論外表或才能,通通有資格當演員,通通可以報名參加。
負責教課的老師,是教會中的一位牧師。他平日的工作之一,就是負責籌舞台劇和話劇的演出。鼓勵和稱讚的話語,經常掛在這位牧師的嘴邊,他很有孩子緣,也讓每個孩子增加不少信心和勇氣。
除了夏令營的戲劇課以外,教會學校的「兒童劇場」也計劃在秋季開學時,演出「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」的改編話劇。筱敏照例又高興地跑去甄試。但唸小學二年級的她,是裡面年紀最小的一個,和許多讀國中、高中的大哥哥、大姐姐們比起來,演技上遜色許多。李媽媽在台下看了很是難過,心裡想:「筱敏可真的是和我一樣,沒有演戲的天份!」
隔了幾天,導演打電話來,果然是沒有被錄取。李媽媽很坦然地說:「我很能瞭解,筱敏的表現並不特別出色!」沒想到導演急忙地解釋:「不不不!她很有勇氣,非常的難得。能來甄試,對她來說,也是個很好的人生經驗。只是,我們這次決定要採用高年級的學生,來演這齣戲。」
李媽媽心裡想:「這導演真客氣,又能婉轉地講好話。明明是沒有演戲的天份,居然還能說是因為年紀太小,所以這次暫時不錄用。」李媽媽對筱敏演戲的天份,仍然是毫無信心。
過了幾天,暑假夏令營的戲劇課,要成果展了。導演讓他們不斷的練習,然後星期天分三個不同的時段,連續演三場不同的話劇,這下可真是過癮極了。
演出前,筱敏特別自己穿好配合劇場的夏日休閒服裝,自己梳好馬尾,綁上美麗的蝴蝶結。到了夏令營與其他小朋友一齊集合,每個人都是既緊張又興奮,聚精會神地聆聽導演的吩咐。
正式演出前,大夥兒又認真地排演了三次。幾個小朋友對筱敏說:「好緊張喔!」筱敏看著媽媽笑了笑說:「我也有點緊張。」李媽媽想起了二、三十年前演戲時的緊張心情,這才恍然大悟:「原來,每個人演戲時,多少都會有點緊張,但這並不代表,筱敏就完全沒有演戲的天份了。」
筱敏開始演戲了。「冰淇淋,冰淇淋,夏天最好吃的冰淇淋來了!」她自然活潑的動作,搭配著悅耳清脆的聲音,精彩動人的演出,贏得許多觀眾熱烈的掌聲。
李媽媽看著筱敏輕鬆自然的模樣,終於開心地笑了。她不禁在心底輕輕告訴自己:「孩子有自己一片喜愛的天空,放寬心地讓他們自由的遨翔吧!」
是的,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路要走,自己的世界要獨立經營。
即早讓孩子們看見自己的創意,感受體會自己精心巧思的成果,這對他們的成長過程來說,都是極重要的嚐試,和難忘的人生經驗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好友亞屏向我抱怨 :「我家的酷小子都已經上大學了呢,不再是小孩子,卻還是想法幼稚,又愛發牢騷,作事太天真,又不替別人著想、、、,你說這可怎麼辦呢?」
也常看到許多父母搖頭嘆氣,莫可奈何地說道 :「孩子小的時候,不忍叫他們做家事,等到大了,卻又偏偏叫不動。」
古老的時候,普遍流行著「君子遠庖廚」的觀念,這論調在新世紀、新紀元的親子教育裡,需要做適度的調整與修正。因為,從小培養孩子作家事的習慣,不但能早早學習獨立的精神,明瞭解決問題的方法,更能獲得腦力激盪的機會和空間。
「小小家事能獲得什麼人生大經驗和重要的啟發呢?」許多人會瞪大著眼睛問。
「是的,將家事趣味活潑化,依孩子的年紀和能力,教導或分配工作,能訓練孩子動腦又動手,養成開朗的獨立個性,並且也是個高效率又節省大筆學費的教學好方法呢 !」
簡單說來,做家事能學習到幾項重要的人生經驗與觀念,孩子一生將受用無窮。
動手做家事,基本上是「打掃與整理」,將不需要的、過時的、雜亂的物品,加以歸類整理或清掃丟棄,重新準備新穎的心境,迎接新鮮的生活,面對嶄新的日子。
人生許多情境,也是如此。需要將身邊不合用、不實用的觀念或是習慣,丟棄或更新,整理出合用的觀念和方法,並且嚐試實用又有效的新工具,才能迎頭趕上新時代,適應新環境,做個高效率的新新人類。
家事的本身,常是千頭萬緒,繁雜無章。訓練酷小子們將家事分門別類,安排先後順序,然後再思考如何加以「選擇取捨」,進而快速完成各樣事情。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身邊的瑣事也常會多而繁雜,學校的課業和活動,更常呈現五彩繽紛、五花八門的狀況,同時千萬分的吸引人。從小養成「分辨優先順序」的習慣,能學到將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的重要訣竅。
家事和生活其他事務一般,需要思考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。打掃庭院、清理門窗、清洗碗盤,能教導孩子辨認不同工具的特色和功能,也提供大朋友和小朋友寶貴的機會,努力思索如何採用高效率的方法,解決手邊的問題。
家事的瑣碎和繁複,常令人有枯燥、乏味、單調的感覺,這是許多大人和小孩的共同抱怨。如果教導孩子動動腦筋,思考解決的訣竅 -- 也許挑選喜愛的音樂或故事章節,背誦或聆聽欣賞,也許使用收錄音機,收聽新聞或時事評論。
如此一來,不但能夠學習到「轉換心境」的訣竅,也能學習到將家事「活潑化」、「趣味化」的重要變通技巧,更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。
如果孩子平日學習樂器,每當洗碗掃地或擦拭門窗時,通常也是聆聽鋼琴曲或其他樂器練習曲的最佳時刻。
在照顧清理房子的過程中,能幫助動腦思考,並對各樣建材和房屋的結構有進一步的瞭解。地板是鋪設磁磚、石塊、地毯、或木板,門窗的建材是鐵板、木雕、或玻璃,牆壁粉刷的顏色、壁紙花樣的選擇,作不同樣式的更換,是否會讓室內的採光和空間產生不同的效果 ?!
這些實用又實際的知識,在孩子們親自動手擦洗整理的過程中,常能有深刻的體認和感受,寶貴的知識和經驗,將永遠牢記在心底。
不同的結構建材,常需使用不同的工具清潔整理,才能提高效率,節省時間。整理家務或清洗地板時,也是讓寶貝公主、少爺們動腦思考,動手試驗各種清潔機器和工具的好時機。
孩子從小學會做家事,有機會照顧小動物,為花草澆水,懂得掌握生活情境,安排生活起居,常能從其中獲得高度的成就感和滿足感。他們對於自己處事的能力,充滿信心,性情也會因此較為開朗快樂。
小時候,凡事學著動手自己做,成年長大時,自然而然較能瞭解關懷別人。
如果身邊瑣事,生活起居,凡事仰賴父母來幫忙完成,不難想像,這樣的孩子很容易養成依賴和挑剔的個性,也難能站在別人的立場,凡事為人設想。因為習慣凡事由別人伺候打點整理好,如果稍一不順心,責怪別人或怪怨他人,就成了自然又唯一的反應了。
「家事」不是生活的全部,也不應佔據生活的一大部份。如同生活的其他活動一般,如果養成習慣,隨手解決處理瑣碎的家事,隨時使用高效率的方法,積極分類整理,總能擁有一個更健康、更幸福又快樂的生活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學鋼琴,沒壓力
** 張湘宜 **
「媽媽,趕快來聽!」浩浩很興奮地跑到客廳來找媽媽。「你聽,姊姊正在彈奏我寫的曲子呢!」浩浩指一指鋼琴和他姊姊,「好不好聽呢?」媽媽聽了連忙點頭說:「好聽,好聽!」浩浩喜歡創作,他寫的曲子,有獨特的風格。當然了,姊姊喜歡彈鋼琴,她詮釋的技巧,也是可圈可點。
美好的音樂世界,能提供心靈寬廣的活動空間。而一首首悠美的曲子,也常蘊涵著動態的景象和圖畫,能激發個人的想像力,培養創作的靈感,也能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。
記得兒子小時候,每打開鋼琴課本,就常笑著指指樂譜和可愛的插圖說:「這些曲子,非常的有趣。」「有的旋律,好像是雄糾糾氣昂昂的軍隊演練,有的倒像是冬天滑雪一般地輕快。」「有時彈奏的樂曲,像似大夥兒到運動場看棒球。空中極明亮的音樂,響徹雲霄,讓棒球員個個士氣高昂,振奮人心。」
小姊姊也會加入陣容,比手劃腳的解說著:「有的音符呢,充滿芭蕾舞蹈的柔和。有些曲子,則彷彿是熱鬧的生日宴會和化妝舞會。」她運用了「超級想像力」快樂地說:「一串串美麗的音符,像似點綴在一旁的五顏六色氣球,增添活潑熱鬧的氣氛。而幾個俏皮的音符,像是精緻可愛的小點心,香香甜甜的喜氣,飄揚在空中。」
我聽了不禁眉開眼笑,心裡想著:「哇!連吃東西的快樂感覺,都傾注到音樂裡頭,這可真是有趣極了。」
有一年夏天,因為颶風的影響,社區裡停電許久。當天色逐漸暗淡,家裡即將成為一片漆黑時,我努力在微弱的光線中,找出一對美麗的玻璃杯,擺進蠟燭,點上亮光,真是別開生面。全家在寧靜溫馨的氣氛中,享受一頓難得的燭光晚餐。
晚飯後,姊弟倆輕輕彈著鋼琴,美麗的光彩,似乎立刻照亮一屋子。因為音樂裡有著無限的平安和喜樂,琴韻聲中美麗的音符,飛躍的旋律,讓人擁有平安祥和的喜悅。
一邊聽著美妙的鋼琴聲,原本沉悶的空氣,似乎攙揉上活潑亮麗的色彩。原本單調的活動,也加添上有趣的節奏和韻律,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。
「說句真心話的,孩子們從小就明顯有其他方面的興趣,」我從不期望孩子們日後一定要成為偉大的音樂家。只是希望他們在課餘閒暇時,多多接觸音樂,練成彈琴的本領。這樣日後不但能以琴會友,也能讓音樂美化生活。
一晃眼,姊弟倆已經學習六年多的鋼琴了。由剛開始簡單輕鬆的兒歌、詩歌、和聖誕曲,到現在經常練習的巴哈、貝多芬、蕭邦、、、等人的名曲,經常在耳邊環繞。孩子們的演奏,仍舊是稚氣十足,但是名家筆下的曲子,畢竟是曲調氣勢澎湃,旋律輝煌燦爛,琴韻音律的表現和內涵,常常遠超過彈奏者的實際年齡。
許多親朋好友都常笑稱:「能常有這些優美的曲子欣賞聆聽,可也真是一種福氣呢。!」
音樂教室裡,教導的課程中常強調:「學習音樂,有個重要又簡單的要訣。那就是,在日常學習的環境裡,將音樂變得趣味化、生活化,孩子們就較會願意時常去接觸音樂,和體會音樂的美妙。」
掌握了音樂專家們提示的原則,爸爸媽媽平常有空時,只要在鋼琴上彈些簡單、旋律柔和、或是節奏熱鬧有趣的曲子,大小朋友們一聽到熟悉的曲子,或是他們正在練習曲子的幾個音符,就會興高采烈地跑來搶著練琴。
「年輕」就是最大的資本。中小學的孩子們學習能力強,只要稍微鼓勵和稱讚,一會兒的功夫,一支支美妙的曲子,就能練得有聲有色,鏗鏘有力,或是韻味十足。
學鋼琴,沒有壓力。對孩子們來說,可真是件最快樂的事了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心靈音樂會
** 張湘宜 **
女兒小的時候,和一位名小提琴家學過一陣子的小提琴。這位女提琴家眉清目秀,長髮披肩,氣質高雅。年紀輕輕的,約二十四歲左右,卻擁有驚人的資歷,優異的演奏成績,並且也是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榮譽名演奏家。
跟她學小提琴,彷彿是看到了藝術和音樂上「美」的融合。「每堂音樂課,就是一次優美的音樂演奏會。」這是她的教學哲學,也是她的音樂課程充滿樂趣,吸引許多學生的主要原因。
周圍許多年輕的媽媽們,總是很好奇的問我:「這位名小提琴家,是不是有特別的教學理念,和獨到的教學方法?」「她是不是有特別的音樂哲理呢?」是的,她是位很難得的優秀音樂老師。我也非常願意在這裡和讀者們分享,這位年輕音樂家獨到的音樂理念和藝術觀念。
開始上課時,這位名小提琴家,首先帶著微笑和學生相對深深一鞠躬。「優美的音樂演奏會,就要開始囉!」她會高興地說著。
上課的前一小段時間,她固定和女兒一起合拉複習幾首舊的曲子。老師眉飛色舞,微笑迷人,樂聲陰陽頓挫,師生倆彷彿是站在音樂舞台上的表演者,樂曲精彩絕倫。女兒和她一起拉琴,學習模仿她的樂音和技巧,常是神采飛揚、精神抖擻,高興不已。
緊接著是講解和示範新的曲子。老師打開她的大袋子,裡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小動物玩具、趣味圖樣、和美麗的彩色貼紙。她善於利用各種可愛的小玩具,來和大小朋友溝通講解,深獲孩子們的歡心和共鳴。
最後則是讓女兒挑選一、二首喜愛的曲子,兩人再次合拉樂曲。優美的曲調,散發著無限光芒,巴哈、貝多芬、莫札特、、、等人樂曲中輕快美麗的音符,在空中飄揚盪漾,悠揚宛轉。
課程結束時,她總會笑著說:「這真是個美好的演出!」然後老師和學生再次深深一鞠躬,結束一次完美的演奏會。即使是走出教室,美妙的樂音仍在耳畔繚繞,讓人心情愉快、精神百倍。
最重要的是,這位音樂家和音樂老師,教給孩子的不單單是音樂技巧、音樂知識,也不單單是小提琴的演奏方法、和表演技巧,跟她上課,彷彿是參加了一場美好音樂會。
她帶領孩子欣賞音樂的美麗,體會名曲家對音樂的詮釋,讓孩子的演奏,在她的陪伴引導下,表現的卓越悠揚。這位名小提琴家,讓孩子們真心的喜歡音樂,享受音樂,並且看見音樂的美麗和溫馨,不再視學音樂為畏途。
跟這位年輕的小提琴家學琴,常叫人不禁要閉起眼睛來,仔細回憶想像參加過的幾次音樂演奏會:堂皇寬廣的大廳,樂聲悠揚,動人心弦,感人肺腑。美好的氣氛在心田耳邊繚繞,真讓人久久不願這美麗快樂的氣氛飄散離去。
我將這位小提琴家教學演奏的情景,收藏在生活百寶箱裡,時而回味思考琢磨。並進而和孩子們一起嚐試:將這美好的音樂氣氛,譜寫成『心靈音樂會』,帶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融進我們學習、工作的程序和流程,結果常常發現有著意想不到的美好感受。
比方說,無論手邊的事務多麼繁雜重複,或是工作內容多麼單調枯燥,只要傾注音樂的美妙,就有如仙棒一揮舞,層層疊疊的工作內涵,立刻點綴出音樂會輕快美好的氣氛。
我叮嚀教導孩子們:回轉身來換個角度,站在不同的觀點,左瞧右看原本的工作內容和生活步調,就常會望見全然不同的新世界。
參與的態度,時常可以改變。仔細想想,平日的生活和工作項目裡,有許多繁瑣的雜事,然而注入「心靈音樂會」的美好快樂氣氛,效果可就不同了。
對大人們來說,在車水馬龍、塵囂喧嘩的大城市中,匆忙地走進走出辦公大樓,不論是開會、演講、談生意,心中如果能有美妙祥和的樂音響起,心情就會輕鬆愉快許多。
在烈日下工作,即便是修橋、蓋房子、或造馬路,哼唱幾首簡單輕快的曲子,享受「心靈音樂會」的快樂,看到的就不再只是規劃、測量、砌磚、灌注水泥、、、等等單調的工作,而能夠瞭解到自己正在參與和完成一件「偉大的工程」。
對孩子們來說,抓住聆聽「心靈音樂會」的美好心情和觀點,能為手邊的工作和課業學習,注入美麗愉快的色彩,飄灑些許芳香快樂的氣氛。如此不但幫助孩子們換個角度,另眼觀看手邊的工作,也同時較有耐心參與基本的學科學習。
在「美好音樂」的陪伴下,原本枯燥的課業,瞬間披上華麗光亮的色彩,原本單調乏味的工作,也能發掘它所蘊藏的深層意義和光輝。
「心靈音樂會」的觀點,讓每個人、每個孩子的日子裡,飄逸著溫馨又美麗的音符和旋律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跟自己賽跑
**張湘宜**
女兒從小鋼琴學習得早,上小學一年級時,已經和三年級的小哥哥、小姐姐們同一組,彈鋼琴、背誦琴譜、或是上台演奏,她信心十足,對自己的表現也相當滿意。
學習游泳,可就沒這麼得意了。上游泳課分小組時,和她同年齡的小孩,個個高頭大馬,有的比她高過一個頭,有的是她的兩倍胖,她游泳的速度和學習進度,一直落後於別人,心裡很是懊惱。
我替她加油打氣,告訴她 : 「只要跟自己比賽就行了,不需要和別人比較。」「朋友和我們一起學習,是我們的學習好伴侶。我們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,以增強自己的技巧和能力。」
「但是不必和別人比較,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學習速度。每個人只需和自己賽跑,為自己設定合適的目標,不斷地朝自己的目標向前跑去就行。時時只需要求自己更進一步,更上一層樓。」
女兒聽了寬心不少,繼續依照課程進度,努力練習游泳。並且又參加一期新的梯次,認識另一組游泳好友,天天反覆練習重要的基本動作,果然有明顯的進步。
新的老師,新的同學,沒有原來的同儕壓力,卻仍然是和一群喜愛游泳的朋友在一起游玩,學習許多新技巧,也重新建立起對游泳的信心和喜好。有一天中午,居然聽到她眉開眼笑地說 : 「媽媽,我很喜歡游泳 !」心裡真是感到十分地欣慰。
看著女兒學習游泳,使我連想到美國一位長跑健將的故事。這位運動好手的專業是中學教師,業餘時間喜歡游泳、跑步、騎單車,他在奧運比賽中,連連得獎,表現傑出。電視記者特別採訪報導,問他如何獨自訓練自我,並且達到超水準的成績?
他的答案很簡單 : 「給自己訂定明確的目標,努力往前跑就是了 !」
在自我訓練、自我挑戰的過程中,「和自己賽跑」能肯定自我,也能提昇自我;而當面對同儕團體的壓力時,「和自己賽跑」的意念,更是個貼心的鼓勵。
每個人從小到大,凡是參與團體的活動,參加各項學習或競賽,就難免感受到同儕壓力的影響與震撼。
有時讓人覺得透不過氣來,因為似乎朋友們都跑在我們前頭 -- 在學校時,也許看到許多人功課成績名列前茅,運動音樂樣樣精通。套句孩子們的話語 : 「我們只得在後頭跟進,真正是人比人,氣死了人。」
但是,與人比較,永遠沒有盡頭!因為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比錢財、比能力、比福氣、、、,得到的結果,永遠是鬱悶與氣餒。嚮往快樂,追求進步,就不妨試試「和自己賽跑」,「為自己訂定一個個明顯的目標」。
年復一年,只求自己比自己更加進步,或是能夠為所屬的團體或社區,多貢獻一份力量,這就足夠叫人心滿意足了。
落在團體的中間或後面,需要學到「和自己賽跑」的訣竅,給自己進度,努力向前行。而當獨自走在眾人的前頭,在朋友同儕團體中揚眉吐氣時,「和自己賽跑」,「給自己訂定確切的新目標」,也一樣是個積極的態度和開創人生新里程的重要方法。
認識一位極優秀的鋼琴家,她的琴藝精湛,表演台風穩健優美,時常獲得滿堂的賀彩,和此起彼落的讚賞與佳評。
當她覺得琴藝達巔峰,難再有明顯的突破時,她將工作重點轉向「作曲譜詞」與「音樂教學」。新的工作目標,讓她的生活更美好亮麗,也讓更多人接觸到優美動聽的曲子,許多學生更是對她在音樂上的天賦、才華、與貢獻,十分稱讚與佩服。
記得有位成績優異的學生告訴我: 「考試成績第一名,就有如比賽跑在前頭時,難免趾高氣昂,心底得意洋洋,高興自己風光顯眼;但有時夜深人靜,卻也不免覺得高處不勝寒,或是曲高和寡,總覺得前頭看不見有力的競爭對手,似乎人生缺少更大挑戰和奮鬥的目標。」
不論孩子的表現,是極度優秀、或是需要再加油,都讓我們鼓勵孩子:挺起胸膛,抬起腳步,「跟自己賽跑」,跑出新的人生,新的境界,新的方向,締造光輝燦爛的新紀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