獎賞與鼓勵
** 張湘宜 **
〈學習的動力〉
凱凱和弟弟下午放學回家,嘰嘰喳喳興奮地聊著天,放下書包,吃完點心水果後,就各自拿出學校作業,仔細寫完,又自動複習了英文數學和科學新觀念,稍微休息一下,寫寫中文作業,又繼續去練習二十分鐘的小提琴,然後到院子裡玩了一陣子籃球,最後再回屋子裡彈彈二十分鐘的鋼琴。
凱凱和弟弟下午放學回家,嘰嘰喳喳興奮地聊著天,放下書包,吃完點心水果後,就各自拿出學校作業,仔細寫完,又自動複習了英文數學和科學新觀念,稍微休息一下,寫寫中文作業,又繼續去練習二十分鐘的小提琴,然後到院子裡玩了一陣子籃球,最後再回屋子裡彈彈二十分鐘的鋼琴。
讀者們心裡一定都在想,天下可哪有這麼自動自發的小孩?喔!對了,原來凱凱和弟弟這麼努力完成許多事情,是因為爸媽答應他們一切功課作業都做好了,就可以打開電腦玩他們最喜歡的迪士尼電腦遊戲。
想到那可愛的米老鼠和唐老鴨,凱凱和弟弟可高興的很,立刻用飛快的速度,將該作的各像功課,迅速完成。然後興奮地跑去打開電腦,快樂地暢遊在迪士尼活潑有趣的電腦遊戲天地裡。
有些家長常抱怨小孩花費太多時間玩電腦,或是該寫的功課不按時完成。事實上,如果將小孩感興趣的活動,例如看卡通、玩電腦、打籃球、吃冰淇淋、、、等,作為獎勵的活動項目,就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,鼓勵孩子自動自發地看書、寫字、彈琴、和作功課。
實施的重點,是先要在前一天晚上,和孩子一起將隔天要作的各項事情清楚地列出,例如英文、數學、寫字、彈鋼琴、、、等,然後再加上一、二項小孩熱衷喜愛的活動,作為獎賞,例如看卡通影片、玩電腦遊戲、玩電動賽車、、、等。當小孩清楚地瞭解自己該完成的課業和活動項目,而眼前又有個喜愛的獎勵活動時,那麼做起各項功課來,孩子們就會格外地努力和感興趣。
「學習的動機」仔細說來,可分為兩類。
第一類是屬於內在的,自發性的。也就是說:「學習的項目或內容,能讓孩子得到滿足和快樂。」例如,有些孩子天性喜愛彈琴、繪畫,有些孩子天性喜歡看書、或觀察自然科學等現象,這時外在的獎勵和誘因,對孩子並不十分重要。而有時過多的獎勵,還可能分散學習注意力。
另一類的學習動機,則是將孩子喜愛的活動或點心等,作為獎賞和鼓勵。這時外在的獎賞活動,是孩子努力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動力。
當孩子想到喜愛的活動或獎賞時,就會認真努力地完成手上的課業,而當他們在「享受」獎品時,也會覺得頗有成就感,很高興自己按照計劃,努力完成了幾件重要的事情。而當學習的日子久了,所學的相目例如英文、數學、自然科學、鋼琴等,有一定的程度時,孩子也有可能對所學的項目,深感興趣,自動自發地努力學習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孩子啊,一天的難處,一天當
** 張湘宜 **
每個孩子在學校和生活上總會碰到許多大小課業難題,如果在心理上將目標拉大拉遠,相對地,就會覺得眼前的難題,只是個小目標,能輕易解決,有能力度過難關,達到預定的小目標。
面對眼前待完成的一件事情、一份工作,具備充分的信心,就能輕而易舉地跨進門檻,以愉快的心情,準備開始新的作業。而當真正著手進行新工程時,父母可建議孩子將大工程分為數個小計畫,設定小目標。而每次心裡只要擺上眼前的「一小部份」計畫,努力完成「一次」的工作份量就足夠了。
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!」女兒正翻閱歐洲的歷史資料,她仔細研讀古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的情況,「當時羅馬帝國的領土版圖橫跨西歐、南歐、英國島嶼,及環繞地中海四面八方附近所有的土地,帝國雄偉的氣勢,真讓其他國家讚歎稱羨。」「世界上再雄偉的事業,也是由一小部份、一小部份逐漸完成的。」我笑著提醒她。
聖經裡有句至理名言:「一天的難處,一天承擔就足夠了。」
因為明天的計畫,明天的工程,自有明天來思慮和完成。再大型的計畫,將它畫分規劃為能力範圍內的小型計畫,努力以赴,終有完成的一天。 「鐵杵能磨成繡花針,滴水能穿石,也都是同樣的道理。」和孩子們解說中文故事時,我會順勢如此補充。
週末女兒從中文學校回來,吃過午餐,她又哼又唱地打開書包,拿出一大疊中文作業,她很高興地將作業分為五等份,她說:「每天只要寫一小份,就能完成所有的功課了!」
學語言,女兒有濃厚的興趣;練習鋼琴曲子時,我們也運用同樣的策略,將一件大工程分為數個小計畫,並且添加上「創意和想像」的活潑的色彩。我常笑著鼓勵她說:「這首曲子看起來好像很長,但共分為三部份:『麵包』、『草莓夾心』、『麵包』。今天只要將第一部份『麵包』,練習彈奏數次。」
「而且,動手彈琴時,心裡只要想著『這一遍』就行了,不需要去憂心掛慮其他要練習的四、五次。」她很高興地專心彈好「這一遍」,再又著手彈「另一遍」。爬完眼前的小山,再爬另一個小山,許多大工程,就是靠一小步、一小步的努力而達成。
如果孩子對眼前的工作抱怨連連,或是躊躇猶豫,不能舉足向前,試試看,鼓勵孩子將眼前的工作,與另一個遠大的目標相比較。讓孩子信心十足,相信自己的潛力無限,有能力完成那遠大的目標,孩子會覺得壓力頓然間減輕許多,而眼前的「小目標」,相對地就容易許多。
另一方面,也讓孩子知道:即使再艱鉅的大工程,也能經由一個個的「小型計畫」,串聯完成。許多事,不需急於一時,不需將所有的工程壓力,全部堆積在眼前。先睡覺休息,吃個營養點心或正餐,等精神好時,再努力以赴,工作速度也許會更快呢!
面對眼前待完成的一件事情、一份工作,具備充分的信心,就能輕而易舉地跨進門檻,以愉快的心情,準備開始新的作業。而當真正著手進行新工程時,父母可建議孩子將大工程分為數個小計畫,設定小目標。而每次心裡只要擺上眼前的「一小部份」計畫,努力完成「一次」的工作份量就足夠了。
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!」女兒正翻閱歐洲的歷史資料,她仔細研讀古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的情況,「當時羅馬帝國的領土版圖橫跨西歐、南歐、英國島嶼,及環繞地中海四面八方附近所有的土地,帝國雄偉的氣勢,真讓其他國家讚歎稱羨。」「世界上再雄偉的事業,也是由一小部份、一小部份逐漸完成的。」我笑著提醒她。
聖經裡有句至理名言:「一天的難處,一天承擔就足夠了。」
因為明天的計畫,明天的工程,自有明天來思慮和完成。再大型的計畫,將它畫分規劃為能力範圍內的小型計畫,努力以赴,終有完成的一天。 「鐵杵能磨成繡花針,滴水能穿石,也都是同樣的道理。」和孩子們解說中文故事時,我會順勢如此補充。
週末女兒從中文學校回來,吃過午餐,她又哼又唱地打開書包,拿出一大疊中文作業,她很高興地將作業分為五等份,她說:「每天只要寫一小份,就能完成所有的功課了!」
學語言,女兒有濃厚的興趣;練習鋼琴曲子時,我們也運用同樣的策略,將一件大工程分為數個小計畫,並且添加上「創意和想像」的活潑的色彩。我常笑著鼓勵她說:「這首曲子看起來好像很長,但共分為三部份:『麵包』、『草莓夾心』、『麵包』。今天只要將第一部份『麵包』,練習彈奏數次。」
「而且,動手彈琴時,心裡只要想著『這一遍』就行了,不需要去憂心掛慮其他要練習的四、五次。」她很高興地專心彈好「這一遍」,再又著手彈「另一遍」。爬完眼前的小山,再爬另一個小山,許多大工程,就是靠一小步、一小步的努力而達成。
如果孩子對眼前的工作抱怨連連,或是躊躇猶豫,不能舉足向前,試試看,鼓勵孩子將眼前的工作,與另一個遠大的目標相比較。讓孩子信心十足,相信自己的潛力無限,有能力完成那遠大的目標,孩子會覺得壓力頓然間減輕許多,而眼前的「小目標」,相對地就容易許多。
另一方面,也讓孩子知道:即使再艱鉅的大工程,也能經由一個個的「小型計畫」,串聯完成。許多事,不需急於一時,不需將所有的工程壓力,全部堆積在眼前。先睡覺休息,吃個營養點心或正餐,等精神好時,再努力以赴,工作速度也許會更快呢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快樂學習有妙法
** 張湘宜 **
對於缺乏學習動力的孩子來說,在不起勁的學習過程裡,接觸的事物似乎常常缺乏亮麗的音符,和美麗的色彩。
教音樂的莉莉老師說:「許多學生和家長來上了一陣子的鋼琴課,就打退堂鼓,中途放棄了。」「這實在是非常地可惜!」她嘆了口氣,搖搖頭。
一位教寫作和閱讀的老師,也有類似的經驗。他說:「寫作和文稿編輯的技巧,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,但有些孩子寫了半天,卻是一點靈感都沒有。」
美國的教育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許多孩子對課業或學習活動不感興趣,有幾項主要的原因:一是學習內容不清楚,孩子難以獨自瞭解;二是學習內容枯燥無味,與生活脫節;三是缺乏學習動機。
針對以上的學習難題,教育和心理學家們提出幾項有效的解決方法:
〈一〉 老師或家長可將學習重點清楚列出,簡化學習內容為幾項基本步驟,強調或突顯出學習的基本概念。
〈二〉 將學習內容加上創意點子。例如比喻、穿插各種自然景觀、動物、植物、水果、點心、籃球、排球、棒球、、、等等,儘量與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有趣物品或活動項目搭上關係。
〈三〉 將學習者喜愛的活動、喜歡的可愛貼紙、或可口的點心水果等,作為獎賞和鼓勵的項目,以加強學習動機。
讓學習的內容更有趣,讓成長的記憶更快樂。希望孩子們在每個新的學習階段裡,都有愉快的歡笑聲,和滿滿的自信心相伴隨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一輩子也忘不了
**張湘宜**
老先生老太太結婚五十年了,感情仍舊像新婚夫妻一樣甜美。
在一次教會聚會的閒聊中,老太太抱怨說年紀大,記憶力差,她知道我是研究教育心理學的,就好奇地問有沒有增進記憶力的好方法。「有!有!」我笑笑地對她說 :「用影像式記憶法最為有效。」
我向她解釋說 :「學生們考試唸書,講究快速閱讀 (speed reading),重點記憶,但另有一套方法,對上了年紀的長者也很管用。年長者不論是看報、或辦事,都可試著使用影像式閱讀 (photo reading) 記憶法。」
也就是說,「將閱讀過的文章、或準備要辦的事情,有如拍攝照片一般,轉換為圖像式,記在腦海裡,這樣一來,保證你一輩子也忘不了!」
「比方說,想上街購物時,計劃先採買蔥花、雞蛋、牛奶,再去銀行存錢辦事。就將這些物品和要辦的事情,在腦海裡描繪出一幅有趣的圖樣,然後記住這圖樣,那就絕對忘不了的。即使是過了一星期、一個月,也仍舊印象鮮明!」
老先生聽了很有領悟,他說:「年輕時,每個人都是幹勁十足、精神百倍,凡事總希望快速往前衝,連看書和看報紙也講究快速閱讀,一目十行。」
「等上了年紀,如果用影像記憶法的方式看人生,同時也像拍照攝影一樣,努力挑選美好的畫面儲存在腦海裡,如此人生真是越來越美好,愈來愈甜蜜。」老先生的比喻,真是恰到好處。
事實上,不論是「快速閱讀」、「重點憶記」、或是「影像式閱讀 (photo reading) 記憶法」,對孩子們來說,都是很實用的讀書方法。為什麼有人能過目不忘,有人卻花了很多時間讀書,睡了一覺,卻又忘掉一大半呢?父母有時花很多時間催促孩子唸書,不如和他們分享這些有效又實用的學習記憶方法。這樣孩子們更能事半功倍,達到學習的好效果。
簡單說來,「快速閱讀」需先瞭解全書或全文的結構,看書或閱讀文章時,可先看書本目錄或文章題要大綱,心底腦海先有個清楚的概念,再從頭依序重點式的細看主要章節或段落。如此一來,即可節省許多閱讀時間,並且有空檔,再度重複作重點式的閱讀和記憶。
「快速閱讀」和「重點憶記」,如果搭配著「影像式記憶法」,就更能達到過目不忘的好效果。方法是:當採用「影像式記憶法」時,需要儘管運用豐富的想像力,想像各種有趣的相關圖樣。通常愈是奇特創新的圖像畫面,就愈容易長久記住。這種閱讀和學習方法,對於需要記憶的學科,如化學、生物、、、等等,或是英文單字、歷史人物、、、等細節,非常管用。
而當複習這些學科項目時,也是只要重複想像幾次,這些個人創意想像的圖案,就能在極短的時間,達到良好的記憶效果。
良好的學習方法,和閱讀學習的內容一樣重要。希望「影像式記憶法」能幫助孩子們的學習,輕鬆百倍,效果萬分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「請」字的妙用
** 張湘宜 **
對於家裡上中學的大孩子們,每當看到他們做事魯莽草率,我常直言糾正他們。有時心裡一緊張,也不免聲音高八度,酷酷孩子們雖然會立刻改正,但臉色常是臭得很。
一天早上吃早餐時,一向脾氣溫和的老二,突然很懊惱的抱怨說:「媽媽每次都叫得很大聲,很嚇人,讓人心情非常不好。而且又不說 ”please”,罵人的語氣也很不友善,還要求我們要有好行為,要有好的態度。」
「啊?!我糾正你們的壞行為,還需要說 ”please” ?」我瞪大眼睛,極不明白,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地問他們。
「是啊!老師和爸媽不是從小教我們要常說,”please” 和 ”thank you” 嗎?」
「而且,在學校裡,老師也常對我們說 ”please” 。這樣聽起來較不刺耳,也覺得更改行為,不是件很難的事。也不像犯下天條大罪一般,只是需要換另外一種方式做事罷了。」酷酷孩子們還真有耐心,仔細地解釋給我聽。
從此以後,只要我記得,就儘量在句子前面加個「請」字,果然和孩子們的溝通順暢多了。
有時還特地向他們強調:「聽!媽媽還加了『請』字喔!」看到他們笑咪咪地立刻糾正行為、舉止和習慣,回應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許多,心裡感覺很安慰,也真高興找到了溝通的好法寶。
原來,簡單的一個「請」字,用處這麼大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親子共讀樂趣多
** 張湘宜 **
** 張湘宜 **
「親子共讀」是親子相處的一項精彩活動,也是父母和孩子溝通觀念的一個重要橋樑。不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、歷史、科學、藝術、、、各種書籍,都能讓父母為孩子編織美好的「故事時間」,豐富家庭的生活內涵。
「彬彬」和「緯緯」從小,就喜歡聽大人為他們唸讀的各式各樣童書。童書的圖畫色彩鮮明,內容簡單活潑有趣,小小的人兒即使自己翻看童書,也常是愛不釋手。兩個人三、四歲時,最喜歡搬張小椅凳,坐下來聽爸媽為唸讀精彩有趣的「西遊記」、「動物叢書」、「小小牛頓」、、、等等中文書籍。一篇篇簡短的故事,提供了無限寬廣的想像空間,任由孩子們快樂遨遊。
住宅區附近的美國公立圖書館,也特別設計了「小朋友故事時間」。請來幾位熱心的叔叔阿姨,為他們唸精彩的童書。兒童閱讀的園地佈置地活潑有趣,藏書也相當豐富。小朋友聽完故事後,再逛逛書架上的各式書籍,隨手拿下來閱讀和欣賞,真是開懷,益智又動腦。許多家長在那兒,可也沒閒著,每個人一書在手,樂趣無窮。
「彬彬」和「緯緯」小的時候,由大人唸中英文書籍給他們聽,等上了小學後,就改由他們唸中、英文書籍給爸媽聽。如此一來,不但常能針對故事主題交換意見,也增進了他們中英文閱讀和說話的能力。學校裡,也經常舉辦許多精彩又有趣的閱讀活動,不但能學習到各種生活觀察技巧,也能瞭解思考問題的重要訣竅,實在是受益匪淺。
「彬彬」四歲開始學鋼琴時,媽媽和孩子們又同時迷上了那一套套設計新穎、插圖活潑可愛的「鋼琴書籍」。他們將「親子共讀」的活動範圍擴大到音樂的學習上,「彬彬」和「緯緯」不但對學琴更有興趣,常努力思考與記憶譜曲,也幫助媽媽在音樂的領域裡跟著成長,將生活中的瑣事與忙碌,添加了彩虹般的美麗與快樂。
各式各樣的鋼琴教本,不但音符大、曲譜清晰、印刷精美,又搭配上各式各樣活潑有趣的圖畫。
「彬彬」和「緯緯」將一本本的鋼琴本當寶貝般地珍愛收藏,媽媽也視這些「財寶」為美好珍品。翻閱這些「鋼琴書籍」,常能發現它的內容,十分貼切地搭配著孩子的日常活動,比方說:爆米花組曲、鸚鵡溜冰、牛蛙歌唱、棒球比賽、滑翔翼之歌、衝浪板的跳躍、奧妙的魔術、馬戲團精彩表演秀、、、等等。這些趣味主題搭配上優美的旋律,深得小朋友們的厚愛。
讀書最大的樂趣,在於即使不出門,也能漫遊各世界,知曉天下事。書裡的世界,海闊天空,奇觀百樣,隨時可任意遨遊,豐富心靈,增加智慧。而「音樂書籍」也俱備了同樣的妙處。它是古今中外音樂家嘔心瀝血的傑作,它多采多姿身為「有聲書籍」的特色,更多蘊藏著一分欣賞和品味時的奇妙與樂趣。
仔細走訪音樂和樂器商店,常會瞧見各種樂譜花樣百出:獨奏、合奏、聖誕音樂、名人名曲改編、趣味鋼琴演奏、、、,琳瑯滿目,應有盡有。鋼琴的世界五花八門,絢麗燦爛。美國暢銷的數十套名家出版的鋼琴教本裡,每套都是知名鋼琴演奏家的精心傑作和心得。書中介紹各種學琴的妙法,也常用深入簡出的彩圖,解釋樂曲理論,為大小朋友們增添了許多生活和學習上的樂趣。
隨著季節的轉換,各種「鋼琴書籍」也常配搭新穎的裝扮。不論是春暖花開、夏日炎炎、或是秋高氣爽、冬日雪景,總有花樣百出、韻律優美的曲譜,呈現在眼前。「彬彬」和「緯緯」看到美好的音樂書籍,立刻如喜雀般高興地跳躍不已,迫不及待地將貝多芬、莫札特、巴哈、蕭邦、、、等人的智慧結晶,通通搬回家。和孩子們一書一琴在手,真正樂趣無窮。
美好的音樂世界,能提供心靈寬廣的活動空間。爸媽常希望將美好的事物,存放在「彬彬」和「緯緯」的心靈,隨時陪伴他們快樂成長。平日為孩子們讀本好書,或是介紹美妙的「音樂書籍」,叮叮噹噹地在鋼琴上彈幾聲,都能讓生活更有趣。
「閱讀」是孩子生活上最佳的良伴。平日家中常需營造閱讀的氣氛,父母以身作則,拿本書來,細細閱讀,安靜思考。小朋友看在眼裡,一點一滴慢慢學在心裡。父母如果將平時看電腦和電視的時間,各騰挪出十分鐘,又將忙家事、忙電話聊天的時間,各縮短十分鐘,一天就可多出四十分鐘,和孩子們一起看書,一起交換意見。
爸媽只要稍微花些心思,即使利用十分鐘,讀一篇簡短的小故事,或是較長篇幅的故事,分為數次唸完,這對孩子們來說,都是件精彩有趣的節目。抽出一點點時間,培養孩子養成了「閱讀」的習慣,孩子將終生受益無窮。
「父母有空時,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或彈奏,能激發孩子讀書和學琴的興趣、增進學習的速度,更能為生活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。」如果問及學琴和學習語言的秘訣時,專家們總是會推薦這個好方法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小孩慢半拍
大人的世界是匆匆忙忙分秒必爭的,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:「快點做功課。」「快點吃飯!」「快點睡覺!」「快點收拾東西!」、、、、而小朋友們的世界正好相反。
孩子的世界是悠閒自在,是暢快盡情玩耍,他們愛花時間看看毛毛蟲慢慢爬行,花時間看蝴蝶展翅高飛,花時間抬頭看星星眨眨眼。
孩子們的悠閒和從容不迫,讓他們心情愉快。給孩子們一段充裕的時間,讓他們仔細思考,仔細地觀察這美麗又奇妙的世界,常能瞧見他們眉開眼笑和亮麗燦爛的笑容。
為「小筠」聘請鋼琴教師,就讓媽媽學到了這門寶貴的功課。「小筠」的第一位鋼琴老師,是為精明能幹又多才多藝的年輕老師,她的鋼琴技巧精湛,鋼琴曲子表現完美無暇,但是「小筠」面對這位優秀的鋼琴老師,卻是常常覺得壓力很大。
老師說話的速度飛快,「小筠」常覺得聽了一大堆說辭,卻又似懂非懂。老師讓她問問題時,「小筠」常覺得腦海中有一大堆問號,但卻不知從何問起。老師教曲子的速度很快,不到一年的時間,就讓「小筠」試彈巴哈的小奏鳴曲。
一般身為爸媽的,對這位鋼琴老師都很滿意,因為孩子似乎再很短的時間,就已經能學習彈奏名曲了。但是「小筠」卻是越來越不喜歡彈鋼琴,最後終於決定放棄練習,視彈鋼琴為苦差事。
接下來,媽媽只好再繼續為「小筠」聘請另一位鋼琴老師了。
第二位鋼琴老師,是位六十多歲的美國老太太。老太太極富文藝氣息,視鋼琴教育為重要的事業。她和第一位鋼琴老師一樣享有盛名,所不同的是,老太太教琴的速度慢,數拍子看音符練習音階,她有耐心地和「小筠」一樣樣慢慢練習、慢慢彈,讓「小筠」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仔細的練習。
由於每星期的進度,都是在小筠的能力範圍內,只要小筠按部就班按時練習,就可達成預定的目標。小筠不再感到沉重的壓力,每天又繼續快樂的彈琴和練琴了。
每個人有不同的學習速度和方法,換個老師,換個方法,給孩子們多一點時間,原本排斥的學習項目, 能重新再出發。在同樣的學習領域裡,也有著寬廣的見解和嶄新的收穫,更能達到新的學習境界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麵包與奶油
** 張湘宜 **
在孩童成長的過程中,「獨立」與「自主」的精神,是創新與創意的原動力,更是心靈快樂的泉源。
美國教育家常研究:如何有效率地教導和鼓勵小小兒童,在能力範圍內,學習「獨立」做事,妥善「照顧自己」,以訓練良好的生活力、和應變的能力。
一般小學和學前教育的課程裡,也常安排各項有趣又實用的課程,培養孩子們養成「獨立」的精神。
有一回,參觀學校幼稚園的設施和擺設,最讓人印象深刻是:小桌子、小椅子,適合孩子們的身高;小廁所、小洗手台,方便孩子們使用;每個小朋友使用的小櫥櫃,也和孩子們的身高一般高,可藏放自己的衣物和各種用品。
下雪天,小朋友們準備到外面玩耍時,老師讓每個酷酷小孩將大衣放在乾淨的地板上,袖口面對著小朋友自己。然後老師一個口令,大夥兒一個動作:一個個小朋友將雙手向前伸入袖口,再將大衣翻越頭頂,一件件大衣就自動掉落在每位小孩身上。
小朋友們拉好拉鍊,接著穿靴子,再請老師檢查或幫個小忙。自信的眼神,加上滿意的笑容,每個小朋友臉上散發著驕傲的光芒。
美國的教育學者強調「獨立自主」的精神,他們不懂、更沒有聽說過「君子遠庖廚」的觀念。在學校課程的設計裡,簡單的烹飪和基本的家事活動,常是教師們培養孩子「獨立」做事的重要課題。
許多公立小學的第一年,是幼稚園大班。而「製作各種美食」的活動,就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和歡迎。
還記得有一回,兒子唸幼稚園時,家庭作業指定帶一個「小蘿蔔」,因為學校老師要實際示範「煮蔬菜湯」的過程,還教他們烤吐司,並且在學校品嚐享用和講述相關有趣的故事。每個孩子神采飛揚、興高采烈,吱吱喳喳地興奮不已。
老師教導食品營養學時,女兒和兒子也經常拿回家一張張簡單的食譜,告訴媽媽有關麵包、奶油、蘋果醬、蛋糕、、、,各種食品的製造過程和所使用的材料。而當他們食用麵包、點心時,也常常仔細研究閱讀包裝上頭的食物營養資訊,瞭解各種食物中,富含哪些維他命,養成了不偏食的習慣。
春天來臨時,百花齊放,嫩綠的葉子,悄悄爬上枝頭。兩位幼稚園的老師加上五、六位義工媽媽們率領著四十多位學生,到比薩店去實際製作和烘烤比薩餅。
每個小朋友當場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佐料,擺放在比薩餅上頭,再請師傅烘焙。每位小朋友瞪大眼精,看見自己精心設計的比薩餅擺進烤箱,隔了十分鐘拿出來後,就是一個個熱騰騰、香噴噴、好吃又好看的比薩。
他們高興地品嚐,嘰嘰喳喳地談論和比較幾個大大小小的比薩餅。這真是學校低年級的活動裡,滿意度最高的一個郊遊遠足項目了。
美國教育和心理學家常強調:培養孩子們「主動」的性格和「自己動手做」的習慣,對個人的成長過程,有著積極正面的影響。
專家們研究也發現:「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,父母和老師應儘量放心放手讓孩子去做各種嚐試。」「因為愈早嚐試錯誤,孩子將愈早學會作正確的判斷,也能愈早養成敏銳的處事能力。」
美國的學校普遍支持這種培養「獨立精神」的理念,學校的老師經常設計許多饒富趣味創意、實用又實際的家庭作業。
例如:「為自己製作一個三明治」〈抹果醬或夾起司〉、「學習自己繫鞋帶」、「打電話給家人或朋友」、、、、,這許多幫助孩子獨立,學習妥善照顧自己的家庭作業,對他們影響深遠。
還記得有一回,幼稚園班學生帶回家的功課單子上頭寫著:「請小朋友舖床,再為家人舖好一張床。」當時唸幼稚園班老二,回家立刻高興地整理自己的床,然後再將老大的小床也舖舖好,並且將棉被摺疊成一小塊豆腐乾的整齊模樣。
小姊弟倆人因此高興了半天。因為他們按照作業上的程序步驟,將原本雜亂無章的小床,整理的乾乾淨淨。不但能自己獨立作事,也能服務別人,心中有著高度的成就感,和深深的喜悅。
學校裡,各種富創意又實際的課程,不單是讓孩子們學會那幾項簡易的小動作和小家事,更重要是培養他們獨立的精神。孩子們從小養成了隨時「動手作事」、和「動腦思考」的習慣,並體會到與他人分享快樂,實在是受益匪淺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